陈梦的翡翠项链到底有没有加持作用

栏目分类
业务范围

你的位置:天狮注册 > 业务范围 > 陈梦的翡翠项链到底有没有加持作用

陈梦的翡翠项链到底有没有加持作用
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2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71

图片

8月3日,中国选手陈梦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中成功卫冕。她佩戴的一条翡翠无事牌项链意外出圈,成为全网关注焦点,引起了一波网友热议。甚至有网友猜测,这件翡翠无事牌有玄学力量,陈梦夺冠是因为戴了翡翠。🤔

实际上,陈梦这套首饰包括项链、耳饰和手链,是陈梦的父亲为她专门定制的,翡翠无事牌上方的扣头是乒乓球拍造型,寓意着比赛圆满。

图片

▲ 这是一只清代翠玉扁方。扁方是满洲妇女梳两把头时横在头顶,将两束头发缠绕其上成为一个横髻。此一翡翠扁方,长而扁平,玉质纯净、色翠绿。清宫廷档案中,翡翠有“云玉”“翠根子”“翠玉”“绿玉” 等诸多称谓。供图/台北故宫博物院在中国古代众多艺术品当中,工艺精美者莫过于玉器,历经沧桑而光彩不改者,莫过于玉器。中国人敬玉、爱玉、赏玉、戴玉、藏玉之风历时不衰。而翡翠,作为玉石家族中的王者,更是以其色彩庄重典雅,质地滋润细腻而广受欢迎,被做成各式摆件和饰物。

可以说,玉在我们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。

图片

图片

▲ 国乒所有队员都喜佩戴玉佩。这不仅是家人的祝福和关心,也源于千百年来的文化信仰。

图片

图片

不只是美丽石头中国人认为,玉不只是美丽的石头,还像君子一样有高贵德行。这个想法是咋来的呢?让我们先看看记载着周王朝各国政治、文化、社会情况的诗歌总集——《诗经》是怎么说的吧。

图片

▲  春秋战国时,贵族用谷壁作佩饰,以玉德督促自己提升德行。图为战国中期至西汉中期的谷璧。供图/台北故宫博物院

《大雅·荡之什·云汉》篇,是一首写周宣王忧旱祈雨的诗。在诗中我们感受到了周王面对天灾时无计可施的悲怆:“靡神不举,靡爱斯牲。圭璧既卒,宁莫我听?”

西周末期,周朝首都常有旱灾,周宣王心急如焚,不分昼夜向各路神明祷告求雨。没有哪个神灵不曾受祭,奉献牺牲也毫不吝惜,可“圭璧既卒”,玉礼器都用完了,老天爷还是不听他的话。

圭,是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,璧是扁平圆形、中间带孔的玉器。玉乃“石之精”,是天地造化的精华。周宣王用天地所生之物,与天地相连、与天地相感,算是物尽其用。然而,“昊天上帝,则不我遗”——上天依然什么都不肯赐赠,这怎么能不令他忧愁惶恐?

图片

▲ 图为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的青玉圭,上镌刻400余字,考证了玉圭源流。摄影/洛卡奇农业民族靠天吃饭,在中国人眼中,世间万物都是“天道演运”的结果。《礼记·中庸》称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。”《管子·心术》说:“化育万物谓之德。”可见天地也有德行,孕育万物就是天地之德。那么,天造地设的玉,自然而然也有德。

以玉为礼,上古已有之,西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加入新意,把玉德与人的德行挂钩。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就赞美了这么一位君子,有人说是泛指士大夫,有人说是卫武公:“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玉需经雕琢打磨,才能显露出无瑕剔透的美。君子必须像玉一样,经过长期磨炼,方可锻造出各种美好的品质。玉和君子在“修行”上具有相关性,所以,《淇奥》的第三段,玉直接和君子画了等号:“有匪君子,如金如锡,如圭如璧。”

可见,君子如玉,是周人塑造或者说希冀的。因此在《礼记·聘义》篇,孔子概括玉的品德时,才会说“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”,证明在他之前,这种观念至少已经萌芽。遗憾的是,他所生活的春秋末期,礼崩乐坏。人文觉醒,对天地神明的敬畏,逐渐让位于对人之本性的尊崇。为了正本溯源,追慕西周,孔子于是从玉的外表、声音、触感、肌理等方面,一口气概括出十一种“拟人”的玉德。“以玉比德”的概念正式形成。

图片

▲ 由专家复原的“数字妇好”,佩戴了一套玉组佩。 

图片

玉的美好深入骨髓

按《礼记·聘义》的记载,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,曾向老师孔子请教:人们重视玉而轻视碈,是因为物以稀为贵,而碈到处都是吗?(碈,是一种类似玉的石头)

孔子说,非也。“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”,是因为,玉——温润而泽,仁也;缜密以栗,知也;廉而不刿,义也;垂之如队,礼也;叩之,其声清越以长,其终诎然,乐也;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,忠也;孚尹旁达,信也;气如长虹,天也;精神见于山川,地也;圭璋特达,德也;天下莫不贵者,道也。

总结一下,其实就是——仁、知、义、礼、乐、忠、信、天、地、德、道。

图片

▲ 图为东汉玉司南佩,汉代人认为它能辟邪。供图/台北故宫博物院

我们来看看“仁义礼智信”——这些儒家经典品德,是如何与玉联系起来的。

“温润而泽”最容易理解。《秦风·小戎》写道: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”,说君子的品行就像玉一样温润。他们内敛、谦逊,如同春天的风,徐徐而来,不凛冽、不刺激,让人倍感舒适。“仁”拆开看是两个人,在人际交往中,才能体现出“仁”的境界。

玉的“知”德——“缜密以栗”,是从玉的肌理出发。“知”通“智”,“缜”是周密、细致,“栗”是坚固。缜密以栗的玉,如同一个满腹经纶的智者。有智慧的人心思一定是细腻而坚韧的。

图片

至于“廉而不刿”,孔子的子孙孔颖达注疏说:“廉,棱也;刿,伤也。”玉虽然有棱角,但并不尖锐,不会割伤别人。讲道义的君子,即使跟人闹掰了,也是“君子交绝不出恶声”,甚至“恶不去善”,就算厌恶一个人,也不会否认他的优点。

春秋时就有个例子。王生与张柳朔有仇,可是,等领导让大家推荐人才时,王生毅然举荐了张柳朔。领导很奇怪,这不是你的仇人吗?王生表示,私仇不能妨碍公事,喜欢一个人,不能无视他的过错,讨厌一个人,也不可完全否定他的优点。这就君子做人的道义。

“垂之如队”的“礼”德,该怎么解释呢?孔颖达说:“言玉体垂之而下坠,人有礼者亦谦恭而卑下。”悬挂的玉必定是下坠的,体现在君子身上,就是谦卑。

最后一个“信”德,孔子给了个十分古奥难懂的词汇——“孚尹旁达”,幸亏有经学家郑玄出来解惑:“浮筠,谓玉采色也。”“信”德,是从玉的外观、色彩上得出来的。玉晶莹透亮,一眼就能洞穿整体,对人毫无隐瞒,足以信赖。这一点,玉参与人间制度,成为官方凭信——“六瑞”,就是最佳代表。

图片

▲  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“金镶玉”,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和荣誉价值观。

如此多的光环打在玉身上,时人对它的追逐和喜爱是肯定的。玉如此受欢迎,以至于在当时的社交场合中,人们很愿意带着它的美好寓意,一起赠予亲密的朋友或恋人。

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……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……投我以木李,报之以琼玖。”得到的是果子,送出去的却是玉。礼物看似不等价,但真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。因为诗中的女子很清楚,这种交换不仅仅是礼尚往来的回报。她要用象征坚固和绵长的玉石,祈求感情永恒,修一个“永以为好”。

当然了,赠玉也不都是男女在秀恩爱。晋文公重耳在没当上国君之前,流亡了19年。当他从秦国预备回国即位时,他的亲外甥、后来的秦康公依依不舍,一直将这位二舅送到了渭水南边。到了不得不挥别时,秦康公解下名马和佩玉相赠。这段甥舅情,被《秦风·渭阳》定格了下来:“我送舅氏,悠悠我思。何以赠之?琼瑰玉佩。”

“以玉比德”是中国玉史、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价值创新,玉的美好从此深入中国人的骨髓。玉之美在于德,更在于吉祥。历史上,人们对玉的态度,走过了崇玉、佩玉,再到赏玉、玩玉,全民爱玉的情结可谓根深蒂固。

图片

你也玉,我也玉

图片

▲ 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中,贾宝玉衔通灵宝玉而生,充满灵异与吉祥色彩。中国人爱玉、琢玉的历史,固然可以上溯至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。但那时的玉,是给神明的献礼,后又成为王权的象征。直到唐朝时,玉器的应用才真正从神坛慢慢走向民间,并随着时代的前进,完成了庙堂礼器向生活美器的转化。到了宋代,人们对玉的喜爱,已出现两种泾渭分明的走向:一种是供应市民消费,用于常生活装饰、陈设的世俗用品;另一种则是文人雅士用以赏鉴、标榜风雅的玉质文玩。而大家骨子里深爱的,都是玉器带来的美好寓意。

尤其是宋代士人古拙风雅的审美倾向,深深影响了当时的玉器风格,各种工艺精美的玉佩、玉把件涌现而出。制玉艺术还进一步沁染了宋画的清雅特色,充满诗情画意,用作观赏把玩的玉器文玩逐渐增多,宋高宗失而复得的玉孩儿扇坠就是典型一例。

图片

▲ 宋代玉鹅挂件。器物以卧鹅为造型,尖喙曲颈,口衔叶枝一束,羽翼丰润,精巧成趣。上下有通心穿。供图/台北故宫博物院

明人《西湖游览志余》中,记录了关于宋高宗“失玉复得”的故事。某日,宋高宗赵构大宴群臣,意外发现大臣张俊折扇上系着的玉孩儿扇坠,竟是自己旧时心爱之物。当年南渡,高宗在乘船逃往四明(今宁波西南)时,不慎将扇坠掉入水中,遍寻不见。

宋高宗遂问张俊从何处得到此扇坠,张俊回禀是从清河坊铺家买得。宋高宗忙命人召来商铺老板询问,得知是一个提篮小贩所卖。找到那个提篮人,又说是从“候潮门外陈宅厨娘处买得”。

等寻到厨娘,得到的答案是:“破黄花鱼腹中得之。”故事离奇曲折,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坊间杜撰,但细细品味,似又有一定可信度。尤其是那枚玉孩儿扇坠流转的过程,完全合情合理。

宋朝时,文人士子的地位大大提升,士农工商间的阶级壁垒,也不似前朝那般严苛,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努力致富的商人们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。城市工商业空前繁荣,改变了以王室贵族为中心的玉器制作局面,民间制玉得到了发展,甚至兴起了考古文玩之风。人们对于玉器的收藏、赏鉴,有了系统研究,人人都想拥有一件玉质美器,既能作为压箱底的财富,也可平添生活雅趣。

图片

▲ 台北故宫博物院名声最大的玉器,是常设展中的“翠玉白菜”,它也是如今最著名的清宫翡翠制品。供图/台北故宫博物院

北宋时,欧阳修的《集古录》、吕大临的《考古图》、赵明诚的《金石录》等古物图籍里,已开始收录古玉,民间也出现了玉器文玩商铺。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就记载,北宋都城东南角上潘楼街的街东以北都是酒店,“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,买卖衣物、书画、珍玩、犀玉”。大相国寺每月有五次大规模的市集,称之“万姓交易”,玉器文玩的民间售卖皆为平常。汇编了南宋民俗生活的《西湖老人繁胜录》里又记录了一家临安城中的“七宝社”,专营“玉带、玉碗、玉花瓶、玉束带”等,还有水晶、猫眼和数十株三尺高的珊瑚树。

到了清朝,乾隆皇帝对文人风雅的追求,再一次推动了玉器的盛行,举国上下皆以佩玉为时尚,百姓们可以自由买卖、收藏玉器,引领了一个藏玉时代。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中,有这样一个情节:王熙凤听见丫鬟小红原名叫红玉时,颇有些厌恶地说:“讨人嫌的很!得了玉的益似的,你也玉,我也玉。”

也许,娘家有“白玉床”、婆家是“玉为堂”的凤二奶奶,在那玉器文化最为繁盛时代,已经产生审美疲劳了,可她的是话没有错的。

图片

▲ 翡翠是一种硬度高于和田玉的美石,产于古腾越州(今云南腾冲一带)以南。最初因新疆玉路阻塞,翡翠被作为和田玉的替代品,但它非常符合清代帝王的审美,在乾隆帝的推波助澜下身价百倍。图为清文房翡翠笔筒,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。摄影/鞠骁

千百年来,国人从玉器中得到了无穷的益处,爱玉、佩玉、藏玉的热情,至今不减。玉器,伴随着中华历史的发展,用数千年的光阴,从神圣的高坛上走下,一直走进了平凡的烟火人间。

图片

文章来源:中华遗产2024年02期

撰文:如姬    编辑: 方麗娟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我国唯一未被污染的长江支流,雨天变“血河”,两岸毒蛇成群

下一篇:【漫动教育】日系和服怎么画?

Powered by 天狮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